[1]霍志刚.傣族神话研究回顾与“朝向当下”的傣族神话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6):15-23.
 [J].SAMSON,2019,(06):15-23.
点击复制

傣族神话研究回顾与“朝向当下”的傣族神话研究
()
分享到: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ISSN:1006-6977/CN:61-1281/TN]

卷:
期数:
2019年06期
页码:
15-23
栏目:
神话学与神话资源转化研究
出版日期:
2019-11-25

文章信息/Info

文章编号:
1673-1395(2019)06-00015-09
作者:
霍志刚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100875
关键词:
遗产旅游神话傣族神话主义
分类号:
B932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傣族神话是傣族民族文化和智慧的结晶,已整理出版的有长达一万多行的创世神话史诗《巴塔麻嘎捧尚罗》,而且民间还有丰富的活态神话,主要以手抄本与口头演述形式流传。傣族神话研究专著还很少,研究主题包括对《巴塔麻嘎捧尚罗》的研究、审美研究、具体类别的神话研究等。
对傣族神话研究进行回顾,发现其还存在缺乏深入的田野调查、关注文本而忽视语境、以向后看为主、本土概念提炼不足等问题。未来傣族神话研究要朝向当下,注重文本与语境的结合,进行傣族神话的民族志研究,注重地方性知识和本土概念提炼。可引入神话主义等新的理论视角与方法。在神话主义视角下分析西双版纳泼水节期间七公主取圣水仪式的神话资源转化经验,可以看出,这种神话资源转化具有选择性和积极主动性,采用多元形式来与传统对接,以塑造地方形象与民俗认同。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巴塔麻嘎捧尚罗[M].岩温扁,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9.
[2]岩温扁.关于傣族创世史诗《巴塔麻嘎捧尚罗》的几个问题[J].思想战线,1988(2).
[3]王松.傣族创世神话与百越族群[J].山茶,1986(4).
[4]刘辉豪.创世英雄与氏族英雄在傣族人们心目中的地位[J].民族文学研究,1990(3).
[5]李杰,黄艳芬.反映傣族社会进化的原始历史意识案例———对傣族创世史诗《巴塔麻嘎捧尚罗》的分析[J].思想战线,2007(6).
[6]王振宇,秦莹.傣族创世史诗中的房屋起源及演变[J].科技资讯,2017(13).
[7]屈永仙.傣族创世史诗的特点与传承[J].民间文化论坛,2014(6).
[8]屈永仙.傣族创世史诗《巴塔麻嘎捧尚罗》:文本形态与演述传统[J].西北民族研究,2017(1).
[9]屈永仙.傣—泰民族的“布桑该与雅桑该”创世神话及祖先信仰[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6(1).
[10]王国祥.论傣族和布朗族的稻作祭祀及稻谷神话[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6).
[11]岩峰.论傣族谷物神话与谷物祭祀[J].云南社会科学,2006(3).
[12]安琪.傣族泼水节的神话与仪式研究[J].广西民族研究,2012(4).
[13]屈永仙.傣—泰民族的泼水节起源神话及其祈雨本源[J].民间文化论坛,2014(4).
[14]李子贤.傣族葫芦神话溯源[A].葫芦与象征———中国民俗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15]李蓓.浅谈傣族神话中的审美意识[J].科技创新导报,2010(15).
[16]赵秀兰.生态和谐:花腰傣神话《南朋冬》的审美理想[J].民族文学研究,2013(6).
[17]黄冬依.论傣族神话中的女神形象[J].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8(2).
[18]冯寿轩.傣族神话在叙事诗中的创新[J].思想战线,1984(4).
[19]高徽南.傣族神话的思维特征[J].思想战线,2010(3).
[20]杨立新.从创世史诗看彝族傣族审美追求的异同[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6(2).
[21]屈永仙.傣族史诗的演述人与演述语境[J].民族艺术,2018(5).
[22]屈永仙.傣族“进新房”仪式及其口头诗歌演述[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4(11).
[23]李斯颖.德宏傣族族源神话的多元叙事与文化记忆[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
[24]杨利慧.神话主义研究的追求及意义[J].民间文化论坛,2017(5).
[25](日)大林太良.神话学入门[M].林相泰,贾福水,译.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9.
[26]屈永仙.创世史诗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2017.
[27](英)霍布斯鲍姆·兰格.传统的发明[M].顾杭,庞冠群,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
[28]张举文.民俗认同:民俗学关键词之一[J].民间文化论坛,2018(1).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周争艳.罗洛·梅神话理论初探[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2):1.
 ZhouZhengyan.OnRolloMay’sMythTheory[J].SAMSON,2017,(06):1.
[2]胥志强.论斯卡伯勒的现象学神话理论[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3):1.
 XuZhiqiang.OnScarborough’sPhenomenologicalTheoryofMyth[J].SAMSON,2017,(06):1.
[3]郝婷婷.表达的符号形式———恩斯特·卡西尔神话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6):1.
 HaoTingting.SymbolicFormsofExpression———OnErnstCassirer’sMythology[J].SAMSON,2017,(06):1.
[4]胥志强.现象学神话理论概览[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1):5.
 [J].SAMSON,2018,(06):5.
[5]马修·斯滕伯格[著] 王继超[译].神话与现代性问题①[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3):1.
 MatthewStenberg.MythologyandModernity[J].SAMSON,2018,(06):1.
[6]黄文著.神话“鲧禹治水”的历史解读[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3):14.
 [J].SAMSON,2018,(06):14.
[7]赖婷.心理学视角下的神话与神话主义———以罗洛·梅的《祈望神话》为中心[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4):7.
 LaiTing.MythandMythologismfromaPsychologicalPerspective———CenteredonThecryformyth byRolloMay[J].SAMSON,2018,(06):7.
[8]刘艳超 毛巧晖.试析人类起源神话中的造人母题———以布努瑶神话史诗《密洛陀》为例[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2):27.
 [J].SAMSON,2019,(06):27.
[9]丹·本-阿默思[著] 张举文[译].犹太式幽默的“神话”[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2):21.
 [J].SAMSON,2019,(06):21.
[10]胡忠青.戈迪默长篇小说中的圣经神话原型意象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3):8.
 [J].SAMSON,2019,(06):8.
[11]霍志刚.凋敝的神园:神话资源转化中多重力量的博弈[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3):14.
 [J].SAMSON,2020,(06):14.
[12]张成福.从地方神灵到人文始祖———青岛韩家民俗村遗产旅游对神话资源的创造性转化[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5):1.
 [J].SAMSON,2020,(06):1.

备注/Memo

备注/Memo:
收稿日期:2019 09 30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遗产旅游与中国神话资源的创造性转化研究”(18BZW177)
作者简介:霍志刚(1988-),男,河南郑州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神话学研究。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19-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