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薪茹,韩永强.职业教育与产业协同发展及其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6).
[2]邓光,杨晓燕.试论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J].职教通讯,2012(31).
[3]陈志杰.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内涵、本质与实践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8(5).
[4]陈丽婷.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辨与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30).
[5]张旭刚.高职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四维透视:逻辑、内涵、路径及保障[J].职业技术教育,2016(19).
[6]刘燕,吴玉剑.教育供给侧改革视域下高职院校专业动态机制建设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8).
[7]王钊.供给侧视阈下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核心要素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6(10).
[8]阚丽.供给侧改革下高职优质校专业建设路径探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8(7).
[9]董刚.把握“双高计划”建设的三个关键[N].中国教育报,2019-4-16(9).
[10]刘潇.深化产教融合的五个路径[J].浙江经济,2018(16).
[11]徐莉亚.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适应性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6(2).
[12]谢茂康.产业群和专业群适应性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6(24).
[13]朱厚望,龚添妙.我国高职院校一流专业群建设的发展轨迹与推进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8(9).
[14]孙善学.产教融合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要点[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34).
[15]裴忠贵.基于知识产权的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探析[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