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龙泉明.中国新诗的现代性[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2]高穆.近二十年中国新诗概观[J].大学生,1945(2).
[3]史美钧.现代中国译诗概观[J].胜流,1948(8).
[4]潘颂德.中国现代新诗理论批评史[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2.
[5]史美钧.臧克家记[A].衍华集(下卷)[C].杭州:现代社,1948.
[6]高穆.孔子哲学与中国文化[J].政治月刊,1945(4).
[7]史美钧.王独清论[J].中国文艺,1940(3).
[8]史美钧.路易士记[A].衍华集(下卷)[C].杭州:现代社,1948.
[9]高穆.徐志摩论[J].小说月报,1944(40).
[10]史美钧.中国固有教学精神述评[J].浙江教育,1940(5).
[11]史美钧.戏剧教育之昨日今日与明日[J].浙江教育,1940(12).
[12]方长安.中国诗教传统的现代转化及其当代传承[J].中国社会科学,2019(6).
[13]一行.论诗教[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14]萧华荣.中国古典诗学理论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15]史美钧.怎样习作文艺[M].上海:中国图书编译馆,1940.
[16]史美钧.文章解剖与文艺研究[J].浙江教育,1940(11).
[17]邹啸.最近文坛一瞥[J].青年界,1935(3).
[18]方长安.中国新诗史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19]许道明.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新编[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20]高穆.于赓虞论[J].小说月报,1944(43).
[21]史美钧.朱湘论[J].青年界,1936(4).
[22]史美钧.卞之琳论[J].中国文艺,19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