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张凤霞.礼物的馈赠法则与年馍的符号意义———以河南省周口市农村地区的年馍传统为例[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2):21-26.
 [J].SAMSON,2022,(02):21-26.
点击复制

礼物的馈赠法则与年馍的符号意义———以河南省周口市农村地区的年馍传统为例()
分享到: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ISSN:1006-6977/CN:61-1281/TN]

卷:
期数:
2022年02
页码:
21-26
栏目: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出版日期:
2022-03-15

文章信息/Info

文章编号:
1673-1395(2022)02-0021-06
作者:
张凤霞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100875
关键词:
年馍传统文化符号礼物馈赠法则地方性知识
分类号:
K892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在春节这样一个特殊的时空场域,年馍传统作为地方性知识和群体文化的特质已经成为村落社会春节的标志性习俗,在民众的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现代社会语境中,虽然年馍经历了制作材料、方法以及买卖流程等方面的变迁,但年馍的赠答这一礼仪性活动本身仍在延续,一方面是因为年馍作为文化符号在情感表达、流动空间下的地方认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以年馍为载体实现的礼物流动这一传统的固化形式深深植根于周口地区农村民众日常生活内部的运行法则里。通过对年馍传统的实践,民众再次对年节习俗进行复习、内化和传播,年馍传统便具有了抚慰心理、联络情感、建构和维系社会关系的功能。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郸城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郸城县志:1986—2005[Z].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2.
[2]李生柱.冀南醮仪中“功”的逻辑与实践———兼论民俗语汇作为民俗学研究的一种可能路径[J].民俗研究,2016(6).
[3]贺雪峰.小农立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
[4]王访贤.全省率先发出“异地过年”等倡议周口有约350万人在外打拼春节前流入人口曾排全国第一[N].河南商报,2021-12-15(5).
[5]瞿明安.中国饮食象征文化的多义性[J].民间文化论坛,1996(3).
[6]朱竑,刘博.地方感、地方依恋与地方认同等概念的辨析及研究启示[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7]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何谓非物质文化遗产[J].巴莫曲布嫫,译.民间文化论坛,2020(1).
[8]王天瑞.大馍孝敬长辈人[N].周口日报,2018-05-07(6).
[9](法)马塞尔·莫斯.礼物[M].汲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10]王新艳.传统民俗技艺再生的“互动圈”与“流动链”———青岛市港东腌鱼的“礼物”身份转变研究[J].民俗研究,2021(5).
[11](英)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M].田禾,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
[12]康丽.从传统到传统化实践———对北京现代化村落中民俗文化存续现状的思考[J].民俗研究,2009(2).

备注/Memo

备注/Memo:
收稿日期:2021 -12- 21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白蛇传’经典的建构与阐释”(21FZW082)
作者简介:张凤霞(1995-),女,河南郸城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民俗学研究。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22-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