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余朝晖 邹强 彭茜珍 胡莉.媒介互联互通视域下科技期刊媒体融合发展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3):119-124.
 [J].SAMSON,2022,(03):119-124.
点击复制

媒介互联互通视域下科技期刊媒体融合发展研究()
分享到: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ISSN:1006-6977/CN:61-1281/TN]

卷:
期数:
2022年03
页码:
119-124
栏目:
传播学研究
出版日期:
2022-05-15

文章信息/Info

文章编号:
1673-1395(2022)03-0119-06
作者:
余朝晖 邹强 彭茜珍 胡莉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编辑部,湖北咸宁437100
关键词:
科技期刊媒体融合媒介互联互通OSID开放科学平台建设
分类号:
G237.5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在媒体融合的大趋势下,如何将先进技术融入内容生成、传播、服务全过程,实现媒体价值的空间转换和有效传达,是当前科技期刊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媒介互联互通视域下,探讨了科技期刊媒体融合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并提出融合发展的路径,以助力科技期刊不断完善产业布局,树立互联互通发展理念。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18)[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
[2]李小燕,郑军卫,田欣,等.我国科技期刊融合现状及发展方向[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9(10).
[3]张耀铭.学术期刊与新媒体融合的关键与进路[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
[4]朱剑.构建互联网时代学术传播的新秩序———以高校学术期刊发展战略为中心[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6(3).
[5]桑海.学术编辑:学术传播新模式的灵魂———以“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和“域出版学术平台”为例[J].传媒,2016(10).
[6]陶华,朱强,宋敏红,等.科技期刊新媒体传播现状及发展策略[J].编辑学报,2014(6).
[7]余朝晖.我的编辑观[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6.
[8]李红.超星学习通APP在高校推广的可行性简析[J].新校园(上旬),2016(11).
[9]陈晓峰,刘永坚,施其明,等.基于现代纸书模式的科技期刊数字化转型研究[J].科技与出版,2018(8).
[10]陈丽.“共享”模式下我国OA 期刊的发展与启示———以DOAJ收录期刊为例[J].晋图学刊,2019(1).
[11]彭斌,刘培一,刘静,等.中国科技期刊出版管理及办刊能力建设探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3).
[12]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20.
[13]章诚.高校学术期刊数字化出版新论[J].现代出版,2020(6).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杨章池 张珂 柳红霞.通新旧之变开融合新局———关于地市报业媒体融合的调研报告[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1):111.
 [J].SAMSON,2018,(03):111.

备注/Memo

备注/Memo:
收稿日期:2021- 09- 10
基金项目: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融合发展(武汉)重点实验室“学术期刊编辑出版融合创新实践A 类”(MTRH2019-017)资助项目;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面向用户偏好的SaaS服务选择云平台研究”(140070);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编辑学课题“媒体融合发展与提升学术期刊传播力影响力研究”(PY2021074)
第一作者简介:余朝晖(1968—),男,湖北咸宁人,编审,主要从事编辑学和新媒体出版研究。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22-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