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徐若梅 郑祥生.产业集聚对农业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基于长江经济带的实证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5):82-88.
 [J].SAMSON,2022,(05):82-88.
点击复制

产业集聚对农业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基于长江经济带的实证分析()
分享到: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ISSN:1006-6977/CN:61-1281/TN]

卷:
期数:
2022年05
页码:
82-88
栏目:
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
出版日期:
2022-09-15

文章信息/Info

文章编号:
1673-1395(2022)05-0082-07
作者:
徐若梅 郑祥生
安徽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6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农业产业集聚空间自相关门槛模型
分类号:
F061. 5F062. 9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长江经济带农业发展中伴随着大量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而提高农业能源效率是推动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举措。文章基于2013~2019年的面板数据,在测算长江经济带农业能源效率和农业产业集聚度的基础上,运用空间自相关模型检验农业能源效率的空间依赖性,使用面板模型和门槛模型验证农业产业集聚与农业能源效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的农业能源效率总体较高,但地区间差异较大;农业产业集聚度地区间差距明显;农业产业集聚度与农业能源效率之间的关系为正的“U”字形。因此,要促进农业生产要素在区域间的流动,加强地区间的交流合作。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李谷成.中国农业的绿色生产率革命:1978—2008年[J].经济学(季刊),2014(2).
[2]李裕瑞,杨乾龙,曹智.长江经济带农业发展的现状特征与模式转型[J].地理科学进展,2015(11).
[3]曹俊文,曾康.低碳视角下长江经济带农业生态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J].生态经济,2019(8).
[4]马大 来.中 国 农 业 能 源 碳 排 放 效 率 的 空 间 异 质 性 及 其 影 响 因素———基于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8(12).
[5]栾义君,任杰.我国农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及其收敛性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4(5).
[6]周辉,冉启英,王宏森.我国农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生态经济,2016(7).
[7]于伟咏,漆雁斌,李阳明.碳排放约束下中国农业能源效率及其全要素生产率研究[J].农村经济,2015(8).
[8]冉启英,周辉.环境约束下农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研究:基于 SBM-TOBIT 模型[J].经济问题,2017(1).
[9]冉启英,王倍倍,周辉.碳排放约束下农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增长及收敛分析———基于 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 分 解[J].生 态 经济,2018(2).
[10]杜辉,黄杰.中国农业能源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9(8).
[11]李海鹏,罗丽,张雄,等.中国农业能源效率动态演变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0(12).
[12]平 卫 英.中 国 农 业 能 源 效 率 与 能 源 价 格、技 术 进 步———基 于VAR 模型的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管理,2012(9).
[13]戴红军,孙涛,郭文,等.要素价格变动影响农业能源效率的实证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6(5).
[14]魏玮,文长存,崔琦,等.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能源使用与碳排放的影响———基于 GTAP-E模型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8(2).
[15]郑风田,程郁.从农业产业化到农业产业区———竞争型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可行性分析[J].管理世界,2005(7).
[16]王艳荣,刘业政.农业产业集聚对产业增长贡献率的测度与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12(15).
[17]王学真,郭 香 峰,高 峰.寿 光 蔬 菜 产 业 发 展 对 相 关 产 业 的 影 响[J].农业经济问题,2007(3).
[18]杨礼琼,李伟娜.集聚外部性、环境技术效率与节能减排[J].软科学,2011(9).
[19]宋燕平,王艳荣.面向农业 产 业 集 聚 发 展 的 技 术 进 步 效 应 分 析[J].科学学研究,2009(7).
[20]周新德.基于生命周期阶段的农业产业集群形成和演化机理分析[J].经济地理,2009(7).
[21]闫逢柱,苏李,乔娟.产业集聚发展与环境污染关系的考察———来自中国制造业的证据[J].科学学研究,2011(1).
[22]宗振利,廖 直 东.中 国 省 际 三 次 产 业 资 本 存 量 再 估 算:1978—2011[J].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14(3).
[23]尹成杰.新阶段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及其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06(3).
[24]肖卫东.中 国 种 植 业 地 理 集 聚 的 空 间 统 计 分 析 [J].经 济 地 理,2014(9).
[25]李二玲,位书华,胥亚男.中国大豆种植地理集聚格局演化及其机制[J].经济经纬,2016(3).
[26]贾兴梅,李平.农业集聚度 变 动 特 征 及 其 与 农 业 经 济 增 长 的 关系———我国12类农作物空间布局变化的实证检验[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4(1).
[27]王国刚,王明利,杨春.中国畜牧业地理集聚特征及其演化机制[J].自然资源学报,2014(12).
[28]肖卫东.农 业 空 间 布 局 研 究 的 多 维 视 角 及 引 申 [J].理 论 学 刊,2015(8).
[29]杨仁发.产业集聚与地区工资差距———基于我国269个城市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13(8).
[30]LucAnselin.Spatialeffectsineconometricpracticeinenviron-mentalandresourceeconomics[J].AmericanJournalofAgricul-turalEconomics,2001(3).
[31]吴玉鸣.中国区域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产出弹性测算———基于空间计量经济模型的实证[J].中国农村经济,2010(6).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吴传清邓明亮.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医药制造业竞争力的动态评价[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1):44.
 [J].SAMSON,2017,(05):44.
[2]王贤.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2):36.
 WangXian.ThePresentSituation,ProblemsandCountermeasuresofEcologicalCivilizationConstructionintheYangtzeRiverEconomicBelt[J].SAMSON,2017,(05):36.
[3]黄成.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长动力评价与优化路径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3):52.
 HuangCheng.EvaluationandOptimizationonEconomicGrowthofYangtzeRiverEconomicZone[J].SAMSON,2017,(05):52.
[4]吴传清 陈晓.长江经济带产业转移态势和承接力评价[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4):39.
 WuChuanqingChenXiao.IndustryTransferSituationandUndertakingEvaluationoftheYangtzeRiverEconomicBelt[J].SAMSON,2017,(05):39.
[5]王钰莹 何晴.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调整的节能效应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4):47.
 [J].SAMSON,2017,(05):47.
[6]邓明亮 仇文琦 韩慧.长江经济带工业发展问题相关研究的梳理与展望[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4):55.
 [J].SAMSON,2017,(05):55.
[7]周中林 乔冰彬 朱勤敏.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路径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6):35.
 [J].SAMSON,2017,(05):35.
[8]吴传清 申雨琦 陈文艳.长江经济带制造业集聚与环境效率关系的实证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5):26.
 WuChuanqing ShenYuqi ChenWenyan.AnEmpiricalStudyontheRelationshipbetweenManufacturingAgglomerationandEnvironmentalEfficiencyintheYangtzeRiverEconomicBelt[J].SAMSON,2017,(05):26.
[9]邓明亮 杨馥娜 袁月 汪成鹏.长江经济带农业发展问题研究回顾与展望[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5):32.
 [J].SAMSON,2017,(05):32.
[10]秦尊文.长江经济带战略形成前的理论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1):37.
 [J].SAMSON,2018,(05):37.

备注/Memo

备注/Memo:
收稿日期:2022 -04 -28
基金项目:安徽省科技创新战略与软科学研究专项项目“安徽省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与提升路径研究———基于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视角”(201806a02020039)
第一作者简介:徐若梅(1978-),女,安徽安庆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资源环境经济与政策研究。
通信作者:郑祥生(1994-),男,安徽芜湖人,主要从事能源经济研究,E-mail:2017228386@qq.com。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22-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