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谷成.中国农业的绿色生产率革命:1978—2008年[J].经济学(季刊),2014(2).
[2]李裕瑞,杨乾龙,曹智.长江经济带农业发展的现状特征与模式转型[J].地理科学进展,2015(11).
[3]曹俊文,曾康.低碳视角下长江经济带农业生态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J].生态经济,2019(8).
[4]马大 来.中 国 农 业 能 源 碳 排 放 效 率 的 空 间 异 质 性 及 其 影 响 因素———基于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8(12).
[5]栾义君,任杰.我国农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及其收敛性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4(5).
[6]周辉,冉启英,王宏森.我国农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生态经济,2016(7).
[7]于伟咏,漆雁斌,李阳明.碳排放约束下中国农业能源效率及其全要素生产率研究[J].农村经济,2015(8).
[8]冉启英,周辉.环境约束下农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研究:基于 SBM-TOBIT 模型[J].经济问题,2017(1).
[9]冉启英,王倍倍,周辉.碳排放约束下农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增长及收敛分析———基于 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 分 解[J].生 态 经济,2018(2).
[10]杜辉,黄杰.中国农业能源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9(8).
[11]李海鹏,罗丽,张雄,等.中国农业能源效率动态演变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0(12).
[12]平 卫 英.中 国 农 业 能 源 效 率 与 能 源 价 格、技 术 进 步———基 于VAR 模型的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管理,2012(9).
[13]戴红军,孙涛,郭文,等.要素价格变动影响农业能源效率的实证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6(5).
[14]魏玮,文长存,崔琦,等.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能源使用与碳排放的影响———基于 GTAP-E模型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8(2).
[15]郑风田,程郁.从农业产业化到农业产业区———竞争型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可行性分析[J].管理世界,2005(7).
[16]王艳荣,刘业政.农业产业集聚对产业增长贡献率的测度与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12(15).
[17]王学真,郭 香 峰,高 峰.寿 光 蔬 菜 产 业 发 展 对 相 关 产 业 的 影 响[J].农业经济问题,2007(3).
[18]杨礼琼,李伟娜.集聚外部性、环境技术效率与节能减排[J].软科学,2011(9).
[19]宋燕平,王艳荣.面向农业 产 业 集 聚 发 展 的 技 术 进 步 效 应 分 析[J].科学学研究,2009(7).
[20]周新德.基于生命周期阶段的农业产业集群形成和演化机理分析[J].经济地理,2009(7).
[21]闫逢柱,苏李,乔娟.产业集聚发展与环境污染关系的考察———来自中国制造业的证据[J].科学学研究,2011(1).
[22]宗振利,廖 直 东.中 国 省 际 三 次 产 业 资 本 存 量 再 估 算:1978—2011[J].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14(3).
[23]尹成杰.新阶段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及其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06(3).
[24]肖卫东.中 国 种 植 业 地 理 集 聚 的 空 间 统 计 分 析 [J].经 济 地 理,2014(9).
[25]李二玲,位书华,胥亚男.中国大豆种植地理集聚格局演化及其机制[J].经济经纬,2016(3).
[26]贾兴梅,李平.农业集聚度 变 动 特 征 及 其 与 农 业 经 济 增 长 的 关系———我国12类农作物空间布局变化的实证检验[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4(1).
[27]王国刚,王明利,杨春.中国畜牧业地理集聚特征及其演化机制[J].自然资源学报,2014(12).
[28]肖卫东.农 业 空 间 布 局 研 究 的 多 维 视 角 及 引 申 [J].理 论 学 刊,2015(8).
[29]杨仁发.产业集聚与地区工资差距———基于我国269个城市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13(8).
[30]LucAnselin.Spatialeffectsineconometricpracticeinenviron-mentalandresourceeconomics[J].AmericanJournalofAgricul-turalEconomics,2001(3).
[31]吴玉鸣.中国区域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产出弹性测算———基于空间计量经济模型的实证[J].中国农村经济,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