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曾来海.新媒体概论[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高翔.荆河戏《斩三妖》及其表演特色[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5).
[3]李明德,王含阳.新媒体传播模式及其对舆情治理的新要求[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2).
[4]朱创伟.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像传播[J].歌海,2015(3).
[5](德)费迪南·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M].张巍卓,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
[6]雒仁启,王华龙.地方戏曲的发展困境与突围策略———以荆州地区荆河戏为例[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5).
[7]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 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 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EB/OL].http://jhsjk.people.cn/article/32408562.
[8]桑俊,李建 军.国 家 级 非 遗 项 目 “荆 河 戏”的 高 校 传 承 模 式 研 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5).
[9]抖音发布2021非遗戏剧数据报告,年轻人成听戏主力[EB/OL].http://news.cnr.cn/native/gd/20211201/t20211201_525676110.shtml.
[10]李国杰,程学旗.大数据研究:未来科技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领域———大数据的研究现状与科学思考[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2(6).
[11]蒋月侠,杨文艺.新媒体视域下地方戏曲的数字化生存研究[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
[12]兰东兴.文化遗产影像记录的伦理和方法[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7(1).
[13]徐村,蒋友燏.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参与式影像记录方法[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4(5).
[14]高忠严,张琬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的民俗学田野作业反思[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