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 ] JohnL.Comaroff , JeanComaroff.Ethnicity , Inc [ M ] .Chicago : Univer-sityofChicagoPress , 2009.
[2 ]王蕾 . 忧郁的白水台———香格里拉三坝纳西族群身份的当代展演[ D ] . 华东师范大学, 2015.
[3 ]冯莉 . 民间文化遗产传承的原生性与新生性———以纳西汝卡人的信仰生活为例[ D ] . 天津大学,2012.
[4 ]刘琪 . 现代性语境下族群认同的消弭与建构———对迪庆藏族自治州两个村落的比较研究[ J ] . 学术月刊,2016 ( 3 ) .
[5 ]冯莉 . 传承人调查认定看当前“非遗”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J ] .青海民族研究, 2010 ( 4 ) .
[6 ]马千里 . 代表性、政治化与商业开发导向:关于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机制的若干思考[ J ] . 文化遗产,2017 ( 6 ) .
[7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 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 J ] . 巴莫曲布嫫,译 . 民间文化论坛, 2020 ( 3 ) .
[8 ]高丙中 . 世界社会的民俗协商:民俗学理论与方法的新生命[ J ] .民俗研究, 2020 ( 3 ) .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毛巧晖.微信时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空间与民间文艺的重构[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3):25.
[J].SAMSON,2017,(06):25.
[2]王宪昭.少数民族创世神话史诗的非遗功能———以瑶族布努支系《密洛陀》为例[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4):14.
WangXianzhao.TheFunctionofIntangibleCulturalHeritageoftheMinorityNationalities’theEpicofCreationMyth———TakingMiluotuoofYaoNationality’sBunuasanExample[J].SAMSON,2017,(06):14.
[3]周建民 庄桂成.建国初期武汉皮影发展状况及其启示[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4):21.
[J].SAMSON,2017,(06):21.
[4]沈思涵.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域下节庆文化传承发现研究———以湖北省秭归县端午节为例[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3):27.
[J].SAMSON,2018,(06):27.
[5]纪明明.文化产业视角下我国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4):13.
[J].SAMSON,2019,(06):13.
[6]马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共享的困局与出路[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4):27.
[J].SAMSON,2020,(06):27.
[7]周雨城 陈露.科技助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研究———以孝感雕花剪纸为例[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4):33.
[J].SAMSON,2020,(06):33.
[8]张文鲜 张兵 张洪芝.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思政课教学路径探析———以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为例[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6):35.
[9]杨红 张天慧.大运河非遗活态传承利用杭州拱墅段经验[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1):24.
[J].SAMSON,2021,(06):24.
[10]林凤春.非遗节庆的当代演变与创新发展———以广西宾阳炮龙节为例[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1):29.
[J].SAMSON,2021,(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