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杨利慧.“神话主义”的再阐释:前因与后果[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5(5).
[2]杨利慧.神话主义研究的追求及意义[J].民间文化论坛,2017(5).
[3]杨利慧.“朝向当下”的神话学论纲:路径、视角与方法[J].西北民族研究,2019(4).
[4]安德明.民俗学的前提与“神话主义”的意义[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
[5]施爱东.“神话主义”的应用与“中国民俗学派”的建设[J].民间文化论坛,2017(5).
[6]户晓辉.实践民俗学视野下的“神话主义”[J].民间文化论坛,2017(5).
[7]徐金龙,袁怡昕.国产动漫对中国神话资源的转化创新——《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神话主义解析[J].歌海,2020(6).
[8]徐金龙,刘建华.“神话主义”观照下古典神魔小说的动漫化传承发展——以《封神演义》动漫演绎为例[J].民间文化论坛,2022(2).
[9]黄若忱.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联姻[J].能源基地建设,2000(6).
[10]刘少文.1872-2008:中国的媒介嬗变与日常生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11]祝鹏程.祛魅型传承:从神话主义看新媒体时代的神话讲述[J].民俗研究,2017(6).
12]杨利慧.遗产旅游语境中的神话主义——以导游词底本与导游的叙事表演为中心[J].民俗硏究,2014(1).
[13]杨利慧.“民俗主义”概念的涵义、应用及其对当代中国民俗学建设的意义[J].民间文化论坛,2007(1).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赖婷.心理学视角下的神话与神话主义———以罗洛·梅的《祈望神话》为中心[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4):7.
LaiTing.MythandMythologismfromaPsychologicalPerspective———CenteredonThecryformyth byRolloMay[J].SAMSON,2018,(2):7.
[2]霍志刚.傣族神话研究回顾与“朝向当下”的傣族神话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6):15.
[J].SAMSON,2019,(2):15.
[3]桑俊 王华龙.新媒体语境下传统戏剧类非遗传承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03):27.
[J].SAMSON,2023,(2):27.
[4]洪允姬[著] 张晖[译].中国式神话主义的困境与发展[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48(2):1.
[5]张多.神话主义、动态文本观与神话的时代性问题——兼与韩国学者洪允姬、宋东盈讨论[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48(2):18.
[6]孟琳峰.神话主义:神话自反性的揭示——向洪允姬、宋东盈两学者请教[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48(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