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沈榜.上字·民风一·土俗[A].宛署杂记(卷一七)[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0.[2]宗懔.荆 楚 岁 时 记 [M].宋 金 龙,校 注.西 安:陕 西 人 民 出 版 社,1987.[3]欧阳询.艺文类聚[M].王绍楹,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5.[4]韩鄂.岁华纪丽[A].丛书集成初编[C].北京:中华书局,1985.[5]吴自牧.梦粱录[M].傅林祥,注.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1.[6]覃圣敏.壮泰民族传统文化比较研究(第三卷)[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3.[7]李彩云.中国壮族与越南岱侬族端午节习俗考究[J].百色学院学报,2016(3).[8]时序部十六·五月五日[A].太平御览(卷三一)[M].北京:中华书局影印本,1960.[9]应劭.风俗通义[A].丛书集成初编[C].北京:中华书局,1985.[10]礼记集解(卷15)[M].孙希旦,沈啸寰,王星贤,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9.[11]司汉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2011.[12]蒋骥.山带阁注楚辞[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13]范晔.后汉书[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14]吴自牧.梦粱录(卷三)[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0.[15]刘克庄.后 村 长 短 句[M].章 谷,校 点.上 海: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1988.[16]李昉.太平御览(卷八五一)[M].夏剑钦,等,校点.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17]上海古籍出版社.汉魏六朝笔记小说大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18]庄季裕.鸡肋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3.[19]四川省会理县志编纂委员会.会理县志[Z].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4.[20]马春耕,刘玉兰.中华传统节日·端午节[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1](法)伊夫·谢弗勒.比较文学[M].王炳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黄永林 李琳.文化生态视角下湖南地区民间信仰的传承与保护[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3):13.
[J].SAMSON,2019,(02):13.
[2]周俊.叙事理论视域下红色文化传承路径———以板厂峪长城景区红色文化传承为个案[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02):24.
[J].SAMSON,2023,(02):24.
[3]桑俊 王华龙.新媒体语境下传统戏剧类非遗传承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03):27.
[J].SAMSON,2023,(02):27.
[4]王柯.湖北省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03):32.
[J].SAMSON,2023,(02):32.